智能家居系列报道(一):苹果谷歌抢滩 国内厂商压力大

网友投稿 340 2023-11-08


  提到“智能家居” 许多数消费者都听说过,但到底什么是智能家居?恐怕没几个人能回答出来。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技术缺乏详细的认知,仅停留在手机和电视层面。不少消费者认为,产品只要有APP,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控制开关,就是智能;或者,在传统的硬件设备上,加上蓝牙、Wi-F、Z-Wave等功能,可以在本地或是远程进行控制,或设备之间互相控制,就是智能。

智能家居系列报道(一):苹果谷歌抢滩 国内厂商压力大

  百度百科上把“智能家居”解释为“Smart Home, SH. 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今年以来,Google重金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公司Nest、苹果推出了全新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再次引爆了智能家居这个话题。互联网企业的不断介入,是否意味着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之间的智能家居平台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科技巨头抢滩市场

  在6月2日闭幕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全新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目前与该平台合作的企业有存储、通信、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半导体解决方案、智能灯、家电等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企业。

  之前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的Nest,吹响了其进军智能家居领域所吹响的号角。在收购Nest之后,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一直都非常低调的发展。其收购 Nest花费了32亿美元,这个金额是谷歌收购YouTube时的两倍,因此也显现了谷歌已经认识到智能家居市场潜在的巨大潜力。

  互联网企业盯紧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

  一直从事着智能硬件的开发与销售的小米,也对智能家居虎视眈眈。坊间传闻小米路由器将与老板电器的合作涉足智能厨电。

  阿里云将触角衍生至智能电视、智能家居领域,包括与创维合作推出酷开电视,与美的在智能家居展开合作……阿里云也在打造生态体系,让更多智能家居厂商通过阿里云开发智能产品。

  家电企业围绕硬件获得盈利

  今年3月海尔发布的U-Home智能家居及U+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并对外开放。基于这一平台,用户家中可实现家电灯光、窗帘及安防等家居设备均可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

  2013年7月,长虹首次提出“家庭互联网”概念,并将之定义为一种“以人为中心”,重新定义家庭终端的功能与关系的概念,不同家电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控”。而进入2014年之后,长虹基于家庭互联网的智能新品更是频频亮相市场,先后发布CHiQ电视、冰箱和空调。

  美的集团发布M-Smart智能家居战略,建立千万用户级的美的用户社区,并将推出M-Box美的智能家居盒子。预计2018年智能家居产品将占美的集团营收的一半。

  三星的智能家居系统名为Smart Home,消费者在家中可以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相连接,然后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电视来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

  LG的智能家居系统名为Home Chat,其推出的Home Chat智能家庭系统应用为区别其他平台LG采用了NLP技术,可用社交软件与智能家电进行交互。

  缺标准不兼容 国内家电厂商压力大

  据奥维咨询(AVC)的报告显示,国内拥有1亿多潜在的智能家居客户,到2015年,智能家居产值将达124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仅从智能家电来看,2013年中国智能家电产值已达1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冲到1万亿。

  其实,无论是谷歌、苹果这样的行业大佬,还是小米这种互联网厂商,都是在搭建一个开放的智能家居平台,任何一家想要实现智能家居蓝图的企业都可以加入进来,实现智能。

  纵观国内的家电企业,虽均在标榜自家的产品是智能家电,但这些产品都只能在同一品牌或同系列中运作,很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基本是捆绑式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使用上的不便。随着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的介入,国内家电厂商压力陡增。长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国内家电厂商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苹果、谷歌的进入,同时加强自身硬件、软件及服务的能力。

  针对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行业鱼龙混杂,“乱”字当道的现状,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亟需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自上而下的行业标准,规范乱相,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归根结底,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圈,让消费者做到清楚消费,明白选择,企业须消除闭门造车、各自为战的局面、消除智能家电之间的隔阂,使得各个品牌之间的产品做到真正的互联、互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安防传统制造企业融合 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和人工智能将实现共享共赢的未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