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359
2024-07-31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官网发布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工作将由机器完成,这场“机器人革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约9700万个工作岗位,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替代8500万个人工工作岗位。
世界经济论坛此次调研涵盖了300家全球最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拥有近800万的员工。过半接受调研的雇主表示希望加快公司中部分岗位的自动化进程。43%的雇主表示,他们可能由于技术集成裁减岗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希望削减成本、采取新的工作方式,这进一步加速了各个公司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应用。
这意味着劳动力的自动化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经济衰退,带给劳动者双重影响,会加剧劳动力市场上现有的不平等现象,逆转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一直以来的就业增长。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大幅增加货币供给的做法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各种因素造成的后果或将让这些国家的社会更加失衡。
自动化也将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首先,当全球主要企业都在加速自动化进程的时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主要是制造业成本优势,必须加快自动化投资,以维持生产部门的低成本优势。随着中国5G通讯技术的普及,工业互联网的推进,自动化生产必将成为趋势。
当前,中国制造业部门实际上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年轻一代并不喜欢在流水线上工作。但是,自动化的普及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多能够操作自动化机器、维修自动化机器的工人,与此同时,大量自动化设备的生产也需要高技术工人,比如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等。中国传统的技术教育可能需要部分转向,适应市场需求,培育更多的新型技术工人。在劳动力市场,往往是新需求引起专业供给的增加,但是,自动化可能汹涌而来,具备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可能无法及时大量供应,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可能还没有能力增加专业供给。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而不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导致出现时间上的错配。
当发达国家企业开始推进自动化进程的时候,意味着其成本也会逐步降低,本土化制造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减。那么,为了维持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优势,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以及推出独一无二的新产品,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创新压力更加迫切。这需要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部门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尤其是制造业的创新力需要更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工人。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显示,到2025年,分析思维、创造力和灵活性将是最受欢迎的技能。雇主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员工提高自我管理技能,比如主动学习、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和灵活性。而报告也发现,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将集中精力提高工人的技能,对于打算在未来5年继续留在岗位上的员工,近一半将需要对其核心技能进行再培训。这需要公共部门为再培训和提高技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公共部门还需为市场投资和未来就业提供激励,为失业工人在工作过渡期间提供更强大的安全网。
中国应该进一步改革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市场化的职业教育往往更看重收益而非质量,大部分受制于经济结构而倾向于培养较为低端的专业技能,因此,应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以及为创新型经济服务的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改革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强化全社会的终生教育理念。
对于服务业而言,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服务业,中国应该避免企业过于激进的自动化,影响就业和收入,造成社会失衡。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不参与国际竞争,但创造了最多的本地就业。因此,一方面,政策方面要对激励服务业自动化投资保持审慎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考虑对生产部门的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征税。为了应对自动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在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与社会分配失衡等之前作出政策规划和部署,强化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技术崇拜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