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336
2023-11-07
人工智能正成为制造业企业热捧的对象,在全球掀起一股“淘金热”。
产业规模庞大
据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达到2000余家,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省市相关企业数量超过百家,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占全球22%。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年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下一步,我国将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产业核心基础,加快关键性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推广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标准、测评、知识产权等服务体系,推动建立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和开放平台,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完善人才、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
国外少数企业完整应用
埃森哲最新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正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然而,出于数据质量和安全等原因,大规模应用这一新兴技术的企业依然寥寥。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中国企业将数据质量列为突出挑战。
埃森哲对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六大行业的500家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100家中国企业。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尤其当其与移动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时)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转型,还能提升员工和客户体验,最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工业X.0”战略。
然而目前,只有少数制造企业达到了埃森哲所定义的“应用智能”阶段,即将人类智慧与分析技术和行业洞察结合,然后规模化地应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调研显示,虽然有98%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产品和服务,只有16%的企业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愿景,仅有5%的企业正投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其生产制造,而全面应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仅占2%。
应用分阶段分行业
据了解,当前,人工智能试图在中国制造企业大面积铺开,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埃森哲调研发现,和全球企业一样,中国制造企业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52%的受访中国企业将数据质量列为突出挑战,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紧随其后(47%),而将数据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视为挑战的则占到了44%,均高于全球平均比例。
埃森哲大中华区产品制造事业部总裁陈科典表示:“目前,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生产制造依然处于初期。我们的研究发现,全面完善的战略对于企业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大有助益。尽管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浅尝则止、零敲碎打式地应用智能技术,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预计利用人工智能再造生产制造将迎来蓬勃发展。”
此外,企业能结合人工智能与其他数字技术来进行产品创新,并将获得巨大的回报。埃森哲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善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设备制造商,能将其市值提升多达25%。
研究指出,成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树立信念,充分相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以数字化方式重塑工业;第二,构筑愿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潜能;第三,承诺投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生产制造;第四,全面应用,大规模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创新。
调研表明,领先企业有着明确的投资和生态系统战略,能够获取、处理并保障所需数据,最大化地推动人工智能价值。同时,这些企业专注于信息技术(IT)能力和技能,为大规模部署人工智能打下基础。其中,超过九成的企业将数据分析和系统整合视为必备能力;超六成企业则认为,嵌入式人工智能将改变其商业模式。
研究指出,少数领先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开始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与生态系统伙伴密切合作,细致地选择当下和未来需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与其他数字化技术一起应用,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计划运用的主要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机视觉(73%)、深度学习(64%)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64%)。
另外,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制造的程度也因行业而异。有65%的汽车企业将改变盈利性收入来源视为首选事项。工业设备制造行业内有所分化,大多数重型设备制造商(57%)表示,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销售与营销策略是其重点考虑的事项,而42%的工业及电气设备企业则希望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