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全面解读

网友投稿 434 2023-11-04


新一代信息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加速融合,发展数字化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手段之一。

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全面解读

从《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可看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统一步调。

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庞大,尽管拥有多年的“人工”经验积累,却没有形成完备的数据参照体系。

其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对“先进制造业”、“上平台”等大趋势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以至于丝毫感受不到制造业转型的压力,在数字经济时代仍凭借老旧的制造经验固守仅有的微量市场。

从近年的发展格局变化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如此。

譬如以美的为代表的白色家电以及其它领域的大型制造企业,在21世纪互联网与产业开始融合之时,就已经开始计划数字化转型。

从“数字化1.0”、“互联网+”、数字化2.0,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全价值产业链,现如今已经过去了近7年,其累计投入高达 80 亿,并且数字化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现如今,中小制造企业逐渐开始向先进制造看齐,而在他们的背后,是一批致力于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联网赋能商。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拉锯战里,位于统一战线的赋能商与中小型制造业如何破局?

市场倒逼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进阶

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国际形势的不明朗、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导致制造业机器替人所带来的收益,很快被市场价格竞争和贸易关税消耗,因此传统制造业要想持续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向先进制造看齐。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

自去年底我国首次提出“两业融合”以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领跑者遥遥领先,中小企业掉队严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是2018年其数量为 36.9 万家,相比2017年的 37.6 万家,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从近年大型企业的发展变化与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来看,这个数据其实是合乎情理的。

随着近几年用人成本的上升,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引进了自动化生产设备,但这种自动化更多的是用于单工位,基于整条产线的自动化布局只有少数的中型企业有能力做到。

而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仅仅是先进制造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要跟上先进制造的发展步伐,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动化设备的加码可以解决产线效率问题,但由于多数低端设备没有配齐数据采集设施,导致生产数据浪费其实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综合来看,中小企业已经陷入了发展瓶颈,一方面有的企业还没有转型的意识,因此固步自封仅以维持现有订单数量为企业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其缺少强大的资金链支持,无论是买入定制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还是自研管理平台对其而言都不现实。

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家电制造领跑者,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运作系统,而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却难以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

如此看来,倘若中小企业不自谋出路,其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将愈加泾渭分明。

传统中小型制造业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实现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在没有资金和技术的困境下,寻求互联网赋能商的助力或许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无论是走自动化转型还是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都不可避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因此选择志同道合的赋能商至关重要。

制造业的下半场:由低端走向高端

在如今的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促进低端制造业高端化,是所有制造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型的制造企业虽然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但其并不能代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事实上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还处于较为低端的水平,因此要想实现“传统制造业“走向”先进制造“,还需要赋能商与制造业共同探索。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而言,提升产品质量和产线效率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赋能商而言,如何运用工具和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企业升级至关重要;

对于拥有先进技术的先进制造企业而言,研发更高端的技术促使产品落地值得深入探索。

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终目标。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制造业未来必定向着更高端的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中小型制造业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再追求精益制造或许是大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企业智能化之路需理,盲目追逐风口只会伤害企业自身的发展
下一篇:工厂制造哪些过程最适合机器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