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怎样重塑制造业秩序

网友投稿 266 2023-11-04


就在专家们担心人口红利消退将撼动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外行看热闹”,不少人认为“新制造”只是商业大佬们又一次“新瓶装旧酒”的概念创新把戏之时,殊不知“春江水暖鸭先知”,抓住信息革命机遇崛起的科技、网络企业深知“风起于青萍之末”,已经窥得 “新制造”的丝缕微光。

人工智能将怎样重塑制造业秩序

新制造将以联结虚拟与现实,突破国家边界的方式重塑世界秩序。于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或在国民禀赋再造。

抢占AI赛道

夺得2019数博会“黑科技奖”的搜狗AI合成主播在海外市场落地,今年4月,搜狗联合阿联酋阿布扎比媒体集团推首个阿语AI合成主播;AI四个“独角兽”——依图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和云从科技在各自领域内发展迅猛,多个产业应用全面开花。

BAT同步调整组织架构与战略:百度凭借旗下三大核心AI平台——对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DuerOS、汽车与自动驾驶软件平台Apollo,以及云计算服务平台百度云,从互联网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科技企业、AI巨头;阿里瞄准物联网,不仅通过飞艇布设LoRa网关,与地下基站联结,搭建“天空物联网”,更启动“达尔文计划”打造物联网全链路生态服务;腾讯也在人工智能卡位失败后开启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不止如此,国外各界大佬们也都纷纷抢占“AI+”的赛道:

药企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与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BenevolentAI开展长期合作,加快两种新药研发;Google宣布对其机器学习服务MLaaS进行重大改进,以缩小过去一年中和微软之间的竞争差距;Amazon旗下云计算平台AWS改进,试图让AI应用开发人员在AWS云上构建自己的智能应用;苹果斥巨资收购AI公司入局……

可以想见,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武装下,新制造势必掀起惊涛骇浪。

“人”将被颠覆

一方面,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影响下,制造业现有的劳动力格局将彻底改变。

未来,“AI+”将被嫁接到从架构、设计,到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再到精准服务的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当AI成为生产主力军,“无人工厂”、“无人小镇”成为主流生产方式,也就意味着制造业也将不再提供大规模就业。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估算,未来更多人将陷入“无工可做”的窘境,自动化“干掉”的劳动岗位最高将达8亿个!这些工人不仅需要找到新的工作,甚至其中近一半人(约3.75亿人,占全球劳动力的14%)可能不得不重新找寻新的职业,因为他们以前的工作领域可能会在自动化冲击下彻底消失。

倘若未来果真如此,人类劳动力将往何处去?或许,创意创造、艺术设计、情感关怀,以及机器管理、人机交互等领域才是人类的“主战场”。

另一方面,新制造或将在生物生命意义上影响人类。

且不说AI的强劲发展背后隐藏着强人工智能、仿生人等超高智商“生命体”对于人类的潜在威胁,在医学方面,当用于医疗移植的器官由机器3D打印,物联网物流机器人按需配送,再由医疗机器人移植到病人体内,也就意味着人类要重新思考“什么是人”、“谁创造了人”等一系列问题了,或将引发新一轮哲学与伦理学意义上的思辨。

新制造将重塑世界秩序

不仅如此,新制造将重塑世界秩序。

一方面,新制造突破虚实边界,将彻底改写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以及消费模式。

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当AI成为劳动力,云计算成为生产力,大数据成为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也就不再局限于人类劳动者之间,物联网将成为沟通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人机之间的桥梁,也是新制造生产关系的基石。

另一方面,在物联网时代,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通道将被彻底打通,人的消费模式也将因此改变。

未来,购物将不再是前往零售门店挑选;也不是在购物网站键入关键词,在海量信息中茫然无措;更不必费心劳神地“海淘”、避税……消费主权将回归消费者本身,人们只需将消费需求告知个人AI助理,即可通过物联网直接下单,符合制作工艺的工厂自动接单并完成制造,通过AI物流自动驾驶将商品送到人们手中。

当全球化与世界贸易体系下的生产与消费都被颠覆, 以跨国企业为“头号玩家”的全球化格局将被肢解,产业转移模式也因此将被彻底改变。新制造的“世界工厂”将不再是某一地某一国或某一跨国企业,而是由物联网“一网打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新制造将进一步突破国家边界。“万物互联”的新制造,将从空间意义上横向切入,正如马云所言,新制造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方案,因为新制造商品将不再是“made in China”或“made in the US”,而是“made in Internet”。当人类与机器之间相互交织的一切活动、关系都发生在互联网、物联网上,国家在空间地理上的意义也就消失了,所有国家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民禀赋再造

对于中国来说,新制造带来的最大挑战将是下一轮国民禀赋再造。

回顾中国发展脉络,建国后第一轮禀赋在土地红利;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人口红利与资源环境红利叠加全球化进程带来“开放红利”。工业经济时代,中国高速增长的GDP是以牺牲一部分资源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利用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跻身制造大国,中国企业也凭此获得资本积累。

此后,伴随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兴起,信息红利时代开启。“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进入信息时代,巨大的人口数量又再次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石油”,即海量大数据。不仅如此,人口规模还赋予了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或将在203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

发展至金融文明,资本与概念承接了核心禀赋重担。“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不仅是技术热门,更是资本家的“宠儿”。

尽管中国国民禀赋重心的转移经历了“自然资源—人口规模—劳动力成本优势—人口质量与消费能力—人才+数据+资本”的迭代,发展至当下的中国面临着新一轮国民禀赋再造。

本轮国民禀赋再造将是“海纳百川”,叠加各种元素。既有农业文明的自然资源与人口优势,又有工业文明所需的能源矿产与丰富的劳动力,还有信息文明网络、数据、AI的蓬勃发展,更是故事与资本的金融乐园。如何在纷繁复杂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制造需要大政府+大市场

事实上,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中国已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11月工信部最新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以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到2020年,突破自动驾驶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

浙江今年2月印发《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今年5月19日出台《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对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最多连续三年的资金支持;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于5月22日启动建设;《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日前出台,目标是在5年内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然而,若行政主导权重过大,有时反倒会适得其反,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所掣肘,这一点在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脉络上可窥一斑,政策补贴时一窝蜂追捧,潮水退去才发现裸泳者不计其数。

因此,新制造也好,AI、物联网也罢,其健康发展既离不开大政府制定规则,抓住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的领域,又需要大市场起决定作用,充分激发创新和市场活力。

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即是最鲜明的例证,短短20余年,中国的BATJ得以与美国的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五家科技企业)在市场价值与品牌力方面比肩,离不开市场的创新创造力,而当这些互联网企业渗透到金融、交通、饮食等人们生活中的各方面时,政府自然将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的部分纳入监管。

伴随大市场与大政府充分融合,复合型国民禀赋充分发挥,中国自然会成为新制造的肥田沃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印度抵制中国制造有哪些影响
下一篇:EeIE2021智博会 ▎“5G+工业互联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