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280
2023-11-02
在现代的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们将人类从传统的重复性作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复杂的、附加值更高的工作,而协作机器人的推出,则让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得以“更进一步”。一些专家指出,接下来人与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中走向“共融”,即人与机器人的互动和沟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说,“人机共融”就是人与机器人能在同一自然空间里工作,能够紧密地协调,能够自主地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够自然地交互,同时要保证安全。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Martial Hebert称,人和机器人应该是互动的,不仅是人在操控机器人,机器人也会提供一些指令帮助人更好地调整工作,这是一个双向的协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协同。
不难看出,人机共融将极大的改变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这一概念,有部分机器人本体和人工智能企业却坦承“不是很熟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器人本体厂商称,目前这一概念主要存在于学术界,但人机共融如果能够落地,则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往大了说,是造了一个‘工人’,往小了说,这是做到了真正的人机协作。”不过在他看来,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相关技术才能完全成熟。“人机共融的核心不再是机电系统,而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但在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进一步发展之前,探索的难度还很大。”
另一位机器人本体企业的负责人说,人机共融的概念当前还有些超前,“实际上是把服务机器人的某些特性与工业机器人进行了融合,增加了各种模块人工智能对工业机器人的配合。”这位专家同样表示,人工智能能否满足工业的复杂需求,将决定着人机共融技术的发展。
微链科技总经理张宇则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展开,他说:“从广义上来讲,人机融合应该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会更智慧,更好的理解人的命令,帮助人去做一些日常的家庭工作或者是一些公共事业上的一些工作,比如说这个酒店、餐饮服务等,而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人机融合意味着跟人一起来工作,而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也就是‘关灯工厂’。”
张宇认为,人机融合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又一个方向,他说:“‘关灯工厂’也是会有的,但那是针对一些完全标准化产品的制造,至于需要个性化定制的工作,可能还是要人和机器一起来做。”张宇说,以前提的人机协作概念,更多是出于人和机器在一起工作时更加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避免了机器人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而存在。“至于人机融合,则意味着人和机器不光是一起来工作,而且机器人会更具智慧,可以扮演人类的好帮手这一角色,彼此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
“谈到人机融合,不管是服务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其实最需要解决的还是AI是否足够智能的这个问题,也就是微链所提的‘认知’概念。”张宇说,“只有更智能的技术,人与机器才能产生融合,比如服务机器人,就需要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有更大的这种突破。工业机器人可能就需要从感知智能这块入手,包括视觉、触觉、力反馈等各种外部传感器来获取信息,然后通过某种认知系统来做更高效的处理。这样的才能让机器人的工作更精准、更柔性,能更好和人一起工作。”
在国内,具有高校背景的华数机器人也对人机融合进行了探索,并研制了一款机器人。据华数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机器人通过对力矩、声音、视觉等多元信息感知,融合动力学刚柔控制、智能语音交互、主动环境感知等技术,能实现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的共融交互,人可以通过和机器人对话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并采用协作模式和警戒模式确保运行的安全性。在示教中,基于高精度动力学模型的闭环力矩控制方法,可以很好的增强示教过程的便利性。
就目前而言,人机共融距离全面实现还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机器人融合了多个学科体系,要整合软件、硬件等方面的不同知识,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和很长的研发周期,进入市场则要花更多时间。另一方面,目前工业机器人大多在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而服务机器人则只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虽然还有很多难题亟待攻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机共融时代一定会到来,智能制造也将迈上新的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