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广东“第三城”:东莞够新 佛山够稳

网友投稿 194 2024-07-30


佛山、东莞一直是有力竞争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佛山与广州这两座万亿级城市被明确组成CP,成为大湾区三大极点中的广佛极点;东莞则被纳入“深圳大都市圈”范畴,前景不可限量。

角力广东“第三城”:东莞够新 佛山够稳

在未来,谁能坐稳广东“第三城”?有人支持佛山,有人力挺东莞。

佛山GDP长期排在广深之后,20年来地位稳固。2005年,经济突飞猛进的东莞与佛山的GDP差距缩小至200亿元内,一度走近“第三城”。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东莞进入长达10年的经济转型阵痛期,与佛山拉开千亿元距离。2019年,佛山GDP达到10751.02亿元,成为继广州和深圳外的广东第三座万亿城市。同年,东莞GDP9482.5亿元,离破万亿还差逾500亿元。

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谁能坐稳“第三城”再生悬念:前三季度,佛山GDP为7483.98亿元,同比下降2.3%;东莞则为6892.52亿元,同比增长0.2%。一个增速未能转正,会否跌出万亿之城?一个由负转正,会否挤进万亿之城?

佛山率先宣布保住“万亿元俱乐部”成员资格:2021年元旦献词里,佛山市市长朱伟提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东莞仍未公开2020年经济数据,GDP能否破万亿还待揭晓。

“从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看,广东‘第三城’应该是佛山。但从产业结构、发展后劲看,再过五六年,我觉得东莞会超过佛山。”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做出上述判断。

拉锯20年

佛山与东莞,这对“姐妹花”有相似之处:均为地级市,一个位于珠江西岸,有长约200公里的边界与广州接壤;一个地处珠江东岸,西北接广州、南接深圳,可谓“左右逢源”。都是制造业大市,一个号称“有家就有佛山制造”;一个被誉为“世界工厂”,一度戏称“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同样以制造业闻名的两座城市,在经济结构上却有明显差异。佛山以内源性经济为主,本土企业居多,包括家电、金属制品、家具等领域企业。东莞以“三来一补”起步,承接中国香港乃至亚太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易受国际市场影响。

就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看,广东省内,佛山一直处于“探花”位置。

2001年,佛山跻身千亿元城市行列,达到1078.52亿元,次于广州、深圳,位居广东第三位,是全省唯一GDP超千亿元的地级市。这一年,东莞GDP仅为578.44亿元,仅是佛山的一半多。

迈入千亿元门槛的第二年,即2002年12月8日,佛山调整行政区划,顺德、三水、高明、南海四个县级市撤市设区,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被撤销合并为佛山市禅城区。整合后的“大佛山”由原来的四市两区变成五区,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

东莞始终在追赶,5年内实现经济总量与佛山比肩。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00―2005年六年间,东莞GDP增长速度曾4次超过佛山。其中,2004年东莞GDP突破千亿元,比佛山晚了三年;仅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东莞迈入2000亿元大关,达到2182.44亿元,与佛山(2015年GDP为2379.80亿元)的差距逐步缩小。

然而,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导的东莞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GDP增速从上一年的14%骤降至5.3%,外界对“东莞模式”产生质疑。反观彼时的佛山,2009年仍然实现13.5%的经济增长,此后几年的经济增速相对平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世界工厂”唯有沉住气。2008年,东莞提出“四个忍得住”,即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以推动产业转型。

此后10年,东莞承接了深圳大量外溢的高科技产业。2018年、2019年,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现成效,经济增速均以7.4%超过佛山(2018年为6.3%,2019年为6.9%),重新冲击广东“第三城”。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两个城市的竞争就像长跑。某一个时期,一个城市领先,另一个城市紧跟。过了一段时间,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位次可能发生变化。领跑者不可能永远领跑。”

将时间线拉长,从2001―2019年,20年斗转星移,佛山GDP总量增长近10倍,从千亿级一路迈过万亿级大关,成为广东第三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东莞GDP总量增长更快,超过16倍,从578.44亿元壮大至2019年的9482.5亿元。

但两座城市的GDP在近10年保持千亿差距。直至2020年前三季度,差距缩小至593亿元。备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佛山与东莞以一负一正的增长速度,让外界产生了“东莞准备赶超佛山”的预判。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近几年东莞发展势头比佛山好,只是佛山GDP总量高出东莞多年,东莞一时半会追不上。

东莞够“新”

东莞一直在追。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东莞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施“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转型为以生产高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为重点的智能制造基地,以此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民营经济优势凸显的现代化工业结构。

智能手机产业就是东莞转型升级后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华为、OPPO、vivo等知名手机品牌均产自东莞。

“世界工厂”不想只做工厂。2018年,东莞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动工建设、中子科学城规划发展等,进一步推动东莞创新动力高质量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程丽莎就在东莞开展为期两年的交流培训。在此之前,她曾在宜宾、重庆、东莞之间选择联合培养地点,经过一番思考,她还是选择来到东莞。“东莞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几十所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了非常棒的科创平台。”

和程丽莎有着同样选择的科研人才不少。截至2020年12月,散裂中子源已有超过300名高端科研人才常驻东莞工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集聚双聘和全职人员超过700人。另外,东莞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共建33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来自海内外各类科技人员4700名,引进孵化1273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家,高企111家。

高企和科研人才为东莞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东莞新增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6217家、1957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相比之下,2019年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4834家,为东莞的77%。

“产业新、企业新。”彭澎认为,东莞存在诸多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比佛山多,企业“新”; 电子信息产业在省内仅次于深圳,产业“新”,与国际新兴产业接轨,受深圳辐射大,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胡刚分析认为,东莞经历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出现成效,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东莞‘十四五’规划建议多处提及高端信息产业。总体来说,东莞的发展潜力比较大,发展后劲比较大。”

不断壮大的科研人才队伍正在充实东莞的发展后劲。数据显示,东莞拥有双聘院士10名,省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6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8名,设立32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吸引各类科研人才约5700人,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28个,高层次人才有效集聚。

佛山够稳

佛山实力仍不容小觑。

在万亿级城市中,佛山是罕有的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占比近六成的城市,工业体系健全。多年来,佛山形成以家电、家具、陶瓷等行业为主的制造业格局。2018年,佛山三次产业结构为1.5∶56.5∶42.0,工业制造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包括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制品等工业经济实力突出。

然而,佛山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亟须科教和创新资源的支持。佛山市政府网站的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家具制造业更是同比下降19.3%。

“佛山以内源性经济为主,受影响相对较轻,反倒促使其转型步伐偏慢。”牛凤瑞分析,如今这种效应逐渐显露。她认为,产业转型每时每刻都存在,具体反映到不同区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有些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转型压力比较大,经历过阵痛期,会迎来更快增长。有些城市没有这个压力,转型就会比较慢。”

每个城市必然会经历产业转型,路径有所不同。同为制造业城市,佛山与东莞的路径有所类似。

近年,佛山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变革契机,全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6”政策,推进六大工程,加快形成“2+2+4”产业发展新格局,即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规模超万亿元产业集群,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两个规模冲5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4个规模冲3000亿元产业集群。

佛山市市长朱伟在今年元旦献词中提到,新登记市场主体18.3万户,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平台总数达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884家。“将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佛山此前曾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万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5000亿元、四个超3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实现目标,佛山还有不少挑战。彭澎建议,佛山要加快产业升级,让传统产业与工业4.0连接,有选择地突破新兴产业。

就目前来看,即便是佛山与东莞在万亿俱乐部相遇,两城还将在制造业创新升级的战场上再见。谁是广东“第三城”,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半年完成两轮融资!“机器换人”背后的高燃赛道
下一篇:SIAF广州自动化展明年3月聚焦智能制造成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