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的“春秋战国时代”

网友投稿 292 2024-07-27


“不管什么青铜时代,还是白银时代,我们觉得现在还是MES的春秋战国时代。”华磊迅拓总经理黄睿说。

MES的“春秋战国时代”

在MES行业做了20多年,黄睿见证了中国MES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从萌芽到初步发展,从黎明前的微光到黑暗,一直到现在迎来曙光。

一、热闹起来了!

近日,我们发布另一篇有关MES的文章,在内部群里引发了一阵讨论热潮,进一步揭开了国内企业实施MES系统的痛点,在此起彼伏的争议下,我们发现,MES 领域似乎热闹起来了!

从5G产业时代数据中心(TD)调研情况来看,在应用端,企业对于MES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尽管有一些企业仍然对实施MES缺乏顶层设计,对未来的规划没有清晰的方向,但大部分规上企业已经导入或者正在导入MES系统,甚至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针对自身的情况,自主开发MES系统。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据5G产业时代数据中心(TD)数据显示,2020年MES市场总体达到48.5亿元,2018至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TD预测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6.6亿元。总的来看,中国MES市场份额逐年上涨。预计未来三年,中国MES市场增速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实际上,MES系统在国内曾经历过一小波热潮。

2000年,彼时MES之火已经由欧美企业在中国的桥头堡工厂在中国发达城市点燃,虽然当时国内对于MES系统还并不了解;2001年,黄睿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MES讨论板块,并担任版主,参与见证了中国MES应用萌芽期的扫盲与普及。

由于欧美以及日本的MES系统应用推广较早,他们在中国的落地过程中几乎是填鸭式的照搬那一整套流程,从来未考虑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据黄睿介绍,他当时所在的项目几乎所有的操作界面均为纯英文界面,操作工在应用系统时,只能死记硬背界面上的那些单词与提示信息,所幸的是,很快这套系统被聪明的国人所消化吸收,并产生了很多让老外们也拍手称赞的应用效果。

国内MES企业正是从依靠西方的MES应用实践基础、消化国外MES技术标准开始,转变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参照对标模型,按功能模块需求大量定制,完成“平台化/建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模仿和创新,2010年之后,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MES系统与平台开始应用迭代,5年时间,新进企业达80家。当然,在迎来曙光之前,也有一部分企业却未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而倒在了微光中。

在“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战略下,国内MES企业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MES系统也由单一的生产记录型系统,进化为全方位的企业级执行协同系统,如今,MES已经转变为更为复杂的MOM 制造运营管理。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经历了传统面向模块,面向对象/组件的开发方式,未来将面向服务SOA的架构以及面向微服务,全面开源的架构迭代,尤其与是工业互联网的“产业中台”技术全面融合之后,有机地实现云与端的协同分工,以及将AI人工智能应用于生产瓶颈的突破,这些都为MES的爆发奠定了技术革新的基础。

黄睿参与的项目已经将人脸识别与设备自动绑定,通过将深度学习技术训练的高速图像瑕疵鉴别,将生产良率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为企业实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

二、未解的难题

虽然MES再次迎来了发展的热潮,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

从前两年开始,业内不乏诸多类似“我们做的MES系统,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或者是“我们的系统,工人都不爱用......”,再或者“MES系统不能给生产带来理想的效果”等话语。

在上海筑思智能总经理邹竹看来,实施MES之所以有很多的困难,实际上反映出客户和供应商对于需求没有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层,把MES定义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一个工具,殊不知,一个工厂如同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有需求的满足绝不是靠一个工具就能满足的。

邹竹认为,运营、执行、改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闭环,需求需要按照公司运行的流程进行分类,不同阶段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我们公司,聚焦在设备端(执行),主要研究人机交互对于人操作控制,如何建立自动设备柔性化作业,生产现场的人机料统一。这些尽管行业不同,但是作业模型都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具备了面对不同行业依然可以复制的能力。大而全必定带来系统的复杂,也就带来了维护的复杂、运营的复杂以及评价的多样性。

而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功能大而全没有问题,但是集中到一个应用里面就会存在后期维护扩展的难题。“我的建议是模块化,通过平台来完成数据的互通和业务的流转,逐渐的一些通用功能还会在平台上沉淀以微服务的方式呈现。

关于MES实施的难度,业内人士将争论的焦点聚焦在了定制化和标准化的矛盾上。

格创东智产品研发总监吴晓东表示,MES标准化产品比较难,一般都是定制化的交付项目。“我们做了一个项目,里面有MES系统,发现MES定制化程度最高。业务顾问和关键用户梳理业务流程,都好几个月,最后开发,发现还有没考虑全的,还提了很多需求,导致定制开发进度一拖再拖。”吴晓东说,“后来有其他企业也要MES系统,经过我们的MES专家评估,新的工厂只能复用50%左右的功能,还得定制开发很多功能。”

吴晓东还告诉5G产业时代通讯社,标准的功能只能帮企业做到60分,在行业中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让他们做到80分的水平,标准的功能带来的价值低,必然不能卖到高价钱,要想做大单,就需要深入到企业流程内部,深度定制化。

因为定制化属性非常高,MES被认为是一个强交付的系统,非常在乎实施能力和对客户业务流程的融合、消化等,但同时,高度定制化,不仅意味着成本高,后期的维护和优化也成为一个难题。

“我和一个企业老板交流过,他们自己找软件公司定制化了一个MES系统,但是从功能上看已经集成了ERP的功能和MES的功能,后续还在不断地扩大功能范围,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被供应商卡脖子,费用越来越高,维护越来越困难。”上述业内人士也透露。

黄睿则指出,MES非常讲究行业的深度沉淀,但是,作为投资者或者平台化的产品,它更应该讲究通用性,实现广度覆盖,因为产业链是不由你挑选的。“其实客户部署了一套MES系统,希望在集团下面,可能有元器件、新材料等行业都可以部署,实现各种业态系统的复制。”

针对于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系统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但吴晓东认为,低代码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还不能支撑定制化的交付,换句话说,能用低代码做出来的功能,竞争力不是很强。

三、老玩家和新玩家的角力

正是因为落地实施的困难,当前,国内MES企业表现出来的竞争态势,更多的是跑马圈地、占山为王。

在5G产业时代前天推送的文章《国内MES格局:百家争鸣 细分领域龙头初现》中,5G产业时代数据中心(TD)梳理了当前国内MES企业的发展情况,得出的结论:国内MES企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存在行业领先者,但没有市场垄断者。目前,新老玩家还处在同台角力中,未来的行业格局存在很大的变数。

一方面,以宝信软件、浙江中控、华天软件、华磊迅拓等为代表的老牌玩家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较为明显的竞争壁垒,在一些细分领域,其优势明显。而另一方面,在通用市场,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通吃。

而如何取得突破?关键点就在降低MES系统的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

2020年4月,摩尔元数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2轮融资,作为MES领域的新玩家,摩尔元数深受资本青睐的背后,是其提出的“云化”概念,摩尔云基于自主研发的MC核心制造平台(PaaS), 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工业软件的开源云生态。

摩尔元数董事长刘平表示,摩尔云的特点是具有全云化、全开源的共享应用模式,其目的是让企业更快、更低成本、更小风险的实现MES及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转型

尽管没有明说,但新玩家的野心显然不小。

黄睿认为,MES不单纯是一套管理软件,因为它是24小时为制造流程服务的,所以它需要比信息软件更高的稳定性,包括积累和迭代,所以并不是突然冒出的一家做云的企业就可以颠覆的。“其实我们还是挺自信的。因为MES软件有MES软件的特点,像西门子的软件,已经迭代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它依然是业内比较向往的产品。”

当然,在跑马圈地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有了试图通过低价竞争来“出圈”的苗头,据悉,低价竞争者主要目的就是尽一切手段做销售额,而没有考虑交付的能力。“比如一个100万的MES项目,他们可能会包括设备等在内把它包装成500万的项目,用低价接了很多项目后,交付却成为问题。”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

四、中国的机会

当下,各地的工厂的MES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上线,这为国内MES的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一些进行了多年技术储备的厂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金字塔最高端的MES项目,依然被一些国际厂商所垄断

黄睿认为,转机可能会出现在“中兴/华为事件”之后,为了不让制造业的核心系统被卡脖子而受制于人,国产自有知识产权的MES系统必将顺势而为。“机会总是留给有技术、有能力的商厂,善于经营的团队,最终在剧烈的竞争搏杀之下,国产MES系统将迎来辉煌。”

但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漫长,TD创始人罗焕塔认为需要5—10年,在这之后,国产MES企业将迎来“黄金时代”。

黄睿指出,中国在很多方面之所以比不过美国,就是因为美国提前卡住了生态的要害和关键点,得生态者得天下。为此,华磊迅拓提出了“生态战略”。

从竞争的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比拼功能第二个维度是比拼平台的架构和可开放性第三个维度就是比拼生态。“其实高手过招都是在第三个维度,但当前,中国其实80%的厂商都还在比拼功能的阶段,还是处在0-1的过程,而华磊的价值是面向未来。”黄睿说。

事实上,提到生态概念的不止华磊迅拓一家企业,为了实现生态上的赋能,一些MES企业已经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比如宝信软件,其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集控、工业网络安全、移动物联、虚拟制造等七大核心技术,通过打造满足智慧制造应用场景的iPlat和满足智慧服务应用场景的ePlat两大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能力服务化、业务数字化、企业平台化、管理智能化的企业智数化时代“新四化”转型。

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下,MES企业正待重新定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工控行业深度报告:国产品牌加速崛起
下一篇:2021年移动机器人市场需求分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