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 培养新型产业工人支撑制造业转型

网友投稿 192 2024-07-23


“工人强则产业强,产业强才能助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目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上看,制造业越来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馨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她认为培养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工人是我国当前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王馨: 培养新型产业工人支撑制造业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馨

新型产业工人数量缺口较大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份额的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制造业能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王馨说。

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扩张迅猛,带来了用工需求的大幅增加,民营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中小企业,招工难、产业工人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同时,大量具有职业技能的青年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适的长期就业岗位,为稳就业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当前制造企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凸显、新型产业工人数量缺口较大的现象: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求职人数从2020年第二季度的74.3万人下降到第三季度的49.2万人,用人缺口从第二季度的74.6万人上升到82.4万人。

“近几年,我走访调研了东部沿海多个制造业发达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企业中,企业经营者普遍对劳动力的供给情况表示担忧。”王馨告诉记者,“他们所反映的共性问题包括:一是人难招,经常招不到像样的、认真干活的工人,专业对口、稍有技能的产业工人更难招到;二是人难留,招进来的员工能直接担任重要岗位骨干的很少,需要较长的培训时间,一旦成为骨干流失率又很高;三是成本高,稍微有点技能的员工要价很高,导致企业招聘成本水涨船高。”

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了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这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大多数由农民工转换而来,职业技能普遍不高,专门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较低,与西方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我国60后、70后的产业工人,多数只有初中乃至小学文化水平,而当前及以后大规模普及的信息化生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他们远远无法胜任。”王馨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业务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新型制造业迅速发展。《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对制造业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的管理和改造,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王馨强调,我国新型制造业发展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适应智能化岗位需求的新型产业工人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之举。

王馨表示:“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以90后、00后为主的中青年产业工人的培养力度,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建议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要打造好新型产业工人培训的平台。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增加中专技校的数量、增强中专技校的办学力量、扩大中专技校的招生比例,为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搭建起良好的平台。二是大力推动青年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突出政策引导,深化户籍、保险等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在权益保护、职业鉴定等方面,要健全机制,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三是构建起新型产业工人的培训体系,鼓励劳动者终身学习。需要政府、社会和用人企业几方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培训体系,随时随地能为产业工人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四是要鼓励企业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面对新型产业工人紧缺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充分挖掘企业本身的人才培养资源,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技能讲师、建设企业培训课堂等多种形式,实现“车间教学”“工厂教学”。以提升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五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随着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作为人才使用单位的企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企业人文关怀,加强对于新型产业工人群体的吸引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中低技能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入,对于面向重点行业关键岗位人才培训的社会机构给予补贴。对于民营中小型制造企业,更要在社保补助、企业社保费缴纳费率上给与一定的支持。合理地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

王馨最后表示,发展高端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基础。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产业工人,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熟练技工则是关键。大力推动“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和“具有熟练技术的新型产业工人红利”转变,对于实现重要技术的快速突破、攻坚克难,实现重要产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蓝皮书:国内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呈现差异化发展
下一篇:丽水定制视觉检测设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