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250
2024-07-03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首次对全省21个城市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重要程度进行了星级标注。其中,三星标注为核心城市,二星标注为重点城市,一星标注为一般城市,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
未来五年,广东能否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关键就在这一张产业集群总体空间布局图里。
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集中在珠三角 湛汕势头强劲
去年9月,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今年4月,广东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的“链长制”。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对于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规划》提出的整体目标是巩固提升,在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
从区域产业布局来看,“三星”核心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州的传统优势最明显。其中,广州在8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数量最多;深圳和佛山紧随其后,在5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此外,珠海、惠州、江门各有4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
在沿海经济带区域,湛江和汕头两个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湛江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4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发展势头直逼珠三角城市。汕头在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3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
从产业集群的城市布局来看,有2个产业集群21个地市全部都布局了,分别是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两个产业集群,在19个地市布局;汽车产业集群在17个地市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绿色石化,在15个地市布局。
两个维度叠加分析可以看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地图与《规划》的“优化布局”工程高度契合。对于每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的五年目标。按照规划,到2025年,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收入均将超万亿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认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未来要做的是培优培强,把战略性支柱产业做成优势产业,带动全省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将它们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广深是布局的绝对主力军
对于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前瞻布局。具体目标是:“十四五”时期,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深双城是布局的绝对主力军:10个产业集群,均标注为“三星”核心城市。从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具备一定的错位性和必然性。可以说,未来五年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就在广深这两座城市。
第二梯队是佛山,作为制造业重镇,佛山在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新能源、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5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此外,珠海、江门分别有4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东莞有2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
从产业集群的城市布局来看,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是布局城市最多的两个产业集群,共18个城市;其次是前沿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分别在16个城市和15个城市布局。
对于具体的产业集群,《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例如,到2025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
当前,广东制造处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端挤压,面临一定挑战。去年开始,美国芯片断供带来一定的压力,影响广东制造业产业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首个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关注。《规划》首次提出,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充分发挥终端需求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做大做强设计业,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推行‘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每年将投入不低于10亿元支持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创新。”
实施优化布局工程
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如何推进发展好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规划》提出,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其中,“优化布局”工程对于“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区域布局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根据《规划》,广东将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将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强化“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效应,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将围绕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粤东各市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同城化发展。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认为,《规划》与2020年发布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衔接,而且基于各地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全省一盘棋”进行协同安排,符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发展要求。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