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观察:低碳绿色发展蔚然成风 中国“双碳”进程加速推进

网友投稿 182 2024-06-25


最新款氢能源超级赛车、用废料回收打造的展台、零碳工厂及零碳园区的实践案例……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一个个技术创新、拥抱低碳生活的展品在“四叶草”里呈现,还有多个展区新增了节能环保专区,一些参展企业展示了前沿的“双碳”技术和理念,带来了“零碳”新品。

进博观察:低碳绿色发展蔚然成风 中国“双碳”进程加速推进

进博会“老面孔”西门子首次设立零碳展区,集中展示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海尔生物带来了斯特林制冷技术的创新应用,以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为例,它利用气动技术进行膨胀制冷,不仅绿色低碳,还可在-86下实现不小于300W的制冷量,高效制冷。

整体来看,进博会积极加入“绿色”行列的参展商越来越多,这也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海外企业看中国2021》报告显示,中国“双碳”目标实施带来的新业务机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许多企业认识到,中国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正随着绿色转型的推进不断提升,绿色低碳消费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其中不少企业已采取行动,一方面提速中国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计划为中国市场提供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说,中国的“双碳”目标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的产业正显现出绿色低碳和产业升级两大趋势,这给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中国政府‘双碳’目标的提出把中国绿色经济和体育时尚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FILA全心参与。‘可持续时尚’并非口号,而是FILA的实际行动。”FILA中国总裁姚伟雄表示。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表示,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平台,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窗口。随着以东盟为主导的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协议生效进入倒计时,对印尼华侨企业来说,进博会更是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

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中山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认为:“本次进博会服贸展区以‘共享、共促、共生’为核心理念,为广大参展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平台。今年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的核心是技术的转型和升级。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均已经以此为纽带加大了在碳减排、生态治理、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力度,力促引领行业按时实现双碳目标。”

除了参展企业呈现的低碳发展外,本届进博会的场馆也践行了节能理念。有媒体报道,位于进博会核心区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由华电福新与联美控股共同投资运营,采用了全球最先进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该系统利用天然气发电,执行“以冷热定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模式。

此外,在“双碳”目标带动下,绿色低碳转型在中国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并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这是金融机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新尝试。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双碳”目标以及内涵;二是要不断完善和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三是深入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四是继续主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完善细化绿色金融评估标准、信披机制,有助于引导绿色资金健康流入绿色项目,能帮助降低成本;二是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激励机制,而且也要更加具有广泛运用的普遍性;三是设计更多产品来帮助降低绿色项目的投资成本;四是重视投资者教育。市场上需要真正想投资绿色项目的投资人,随着投资群体的扩大,市场上绿色融资成本会降下来。当前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绿色偏好不是很深,更多还是关注收益率情况;五是加强国际合作,真正打通市场渠道。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则表示,石油化工企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去两年里,中国石油化工明显受到框架性制约,减少能耗排放,“现在主要看标准,一是运输标准;二是工艺标准,从消耗到产品自身都达到检查目标。从企业来讲,要么是自己想去改,要么是市场倒逼去改,或是关掉。”

“中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通过明确的路线图和行动计划,中国正向世界展现其实现气候目标的雄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说。

眼下,进博会上还带来绿色消费理念,吃得有机、用得健康、买得绿色,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而这背后是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此外,展馆外的景观绿化与花卉布置同样令人赏心悦目,处处呈现出绿意盎然、美美与共的崭新气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AI工业相机机器人定位,提高生产效率的新趋势!
下一篇:工信部征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试点项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