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化转型 增强制造业新优势新动能

网友投稿 248 2024-06-12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指出,2022年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完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突破一批智能部件和装备,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推动数字化转型 增强制造业新优势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139.6万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65个,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5G+工业互联网”已在采矿、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十大重点行业率先布局,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能效管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2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4.4%。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了产品升级、成本下降、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是发展传统制造业,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就要加快数字化改造,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基数大、占比高,既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因此,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数字化赋能、赋值、赋智作用进一步凸显。“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5G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量。自从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以及5G商用两年多以来,“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探索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由点及面,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对接,已逐步探索形成适用工业生产需要的5G网络部署模式。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航空、机械、钢铁、矿业、港口、能源、医疗等行业实现率先发展。已经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典型应用场景,应用范围由生产外围向核心环节持续延伸,发展环境逐步完善。下一步应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稳妥有序开展5G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建设,打牢数字化转型的网络设施基础。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聚焦制造、矿山、电力、港口、医疗等重点行业,深度挖掘“5G+工业互联网”产线级、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标杆。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助力制造业业转型升级,对于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大力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着力激活数据潜能。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制造业数字化的核心就是“数据数字化”。只有数字化的数据才是真正有应用价值,也只有数字化的数据才有真正的应用可能性。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2022年在数字化改造方面工作的重点应当是着力激活数据潜能,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同时,加快研制工业数据交互等基础共性标准,初步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支持各地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企业始终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下,尽管不少制造型企业已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以实现降本增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挑战,包括对数字化认识不够,缺乏技术、人才资源,需要大投入且有不确定性等。因此,2022年应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为基础,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发展制造业促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是202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埃森哲:2021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
下一篇:2022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观众预登记通道正式开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