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100个“最缺工”职业发布 制造业“最缺工”占39个,发展的问题要通过发展解决

网友投稿 193 2024-04-14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近期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岗位信息后总结出“2022年第三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39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7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19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与上一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除了“车工”“焊工”等传统紧缺岗位继续占据排行前十之外,还有“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职业进入排行榜。“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岗位的紧缺程度也较二季度有所增加。

三季度100个“最缺工”职业发布 制造业“最缺工”占39个,发展的问题要通过发展解决

  除了典型的制造业岗位,与制造业息息相关的物流行业运输行业,岗位短缺程度有所增加,“邮政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出现这个现象,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5年提出“鲍莫尔成本病”的概念,他将经济部门分为生产率快速发展的部门,如各类电子产品、现代农业等,一般因技术进步而劳动力需求减少;生产率相对滞后或保持稳定的部门,如艺术表演、教育和医疗等部门的劳动力刚性需求更大。简单地说,生产线上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从而提升生产率,但演奏交响乐始终需要那么多人。由于后一类部门需求一直存在,甚至因为经济增长变得更加旺盛,但服务供给效率难以通过技术替代提升,结果便是劳动工资显著上升,这就会吸引劳动力进入后一类部门,最终造成前一类部门即主要是制造业部门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某种程度上,“鲍莫尔病”是一个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具体到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剧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助力,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个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据联合国人口报告的数据,中国20-64岁人口(承担社会劳动的主力年龄段)在2015年达到顶点9.34亿后便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劳动人口减少,服务业收入上升,服务业自然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从岗位性质看,在制造业内部,这些岗位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这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很低——只要会开车、会看导航、有力气就可以了。这类岗位出现难招人的情况,是因为缺乏成长性。开十年车,当十年搬运工,并不能积累额外的经验。所以,即便这类岗位的工资收入不低,年轻人也不愿意进入这些行业。

  比如,泥瓦工收入甚至高达日薪400-500元,仅需要几个月经验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工资可能才一个月五六千元,而且很可能几年内都难以提升,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成长性肯定更好。

  所以,劳动人口少了,年轻人更宝贵,自然不愿意去做那些又累又缺乏成长性的工作。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只有用发展来解决,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用机械替代人类的简单劳动。

  这类岗位中的另一类,是“铆工”“锻造工”“模具工”,这类岗位,除了要求具备相关知识,还要求熟练的操作能力与工作经验,企业所需要的未必是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是有技术有经验的产业工人。这一类中的“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岗位,甚至可能会要求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已经可以称之为技术员。缓解这类岗位的紧缺状况,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能通过学校培养、社会和企业培训综合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物流读码器—提高物流效率的利器
下一篇:99家!工信部公示第四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