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250
2024-02-19
机器人产业风口将临 “沉”下来做好技术很关键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机器人相关战略规划。我国伴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在政策、资本、企业等多方面参与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行各项重大布局,力争从一个体系和平台为基础全面推进整个产业发展。
但任何一个产业再先进,如果没有尖端的技术支撑,只是靠简单复制,只会走向其反面。因而,业内人士指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需理性增长,需要具有国际引导性、标志性的龙头企业沉下心来做好技术,这将是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力量。
产业步入快车道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我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这已是我国自2013年起连续第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近年来,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如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目前,在双创春风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逐渐走上快车道,已经形成了五大自然机器人区域,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现在已经相对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受到政策利好。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2020年、2025年和2030年3个时间节点,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
虽然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自主品牌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第一梯队主要由欧、日、美、韩等国企业组成。国际机器人“四虎”——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已全面进入我国市场。此外,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我国市场。
市场发展求新求变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会有100万台~200万台的年需求量,占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七成左右。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在机器人大会上指出,现实中的机器人和人们的期望值尚有很大差距。“目前大多工业机器人只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较差;服务机器人目前还只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特种机器人需要通过遥控操作来完成特定的工作。”丁汉指出,机器人与人的协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塑料及化学品、食品饮料、烟草等行业。其核心功能在于焊接与钎焊,除此之外还有搬运、装配及拆卸、胶封、加工等。但是,目前超过90%的工业自动化作业是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包括机械管、备料、装货卸货、包装等还未实现完全自动化。人机协作机器人可以部分弥补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不足,完成机械管理等工作。另外,搭载工业机器臂的移动机器人可能也是下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摆脱笨拙,向“高智商”进化是另一重要发展趋势。一直以来,人们对工业领域使用机器人的认知大都停留在进行简单重复工作的机器手臂上。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论从成本还是技术上都在不断蜕变,变得智能化。
所谓机器人的智能化其实就是让机器人“更容易应用”,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提升编程速度。就如手机程序需要定期更新一样,工作在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也需要程序更新,而更新速度变快意味着需要编程的过程更简单。但目前工业机器人要将各种各样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总控制系统中,完成控制程序的快速更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沉下心来做好技术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机器人由于缺少机器视觉、力觉等感知系统,导致其难以胜任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问题正在被解决,不少机器人甚至开始具备柔性生产的个性化制造能力,这将激发其他领域使用机器人的需求。然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们也不约而同地认为,面对“火爆”更应保持理性。机器人行业不能依靠烧钱,不能只炒概念,需要真正沉下心来做好技术。“这几年政府和企业界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投入,我国已涌现出几千家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从业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很多资本来找我们合作,但是我会提醒他们,机器人行业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说。
在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兹维·习勒教授看来,机器人需要长时间、大投入的支持,对回报要求高、希望能“快进快出”的投资并不适合机器人产业。“机器人可能15年也不会有回报。”兹维·习勒说,机器人融合了多个学科体系,需要整合软件、硬件等方面的不同知识,产品开发非常困难,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和很长的研发周期,要进入市场还要花更多时间。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孔祥战博士表示,一方面由于核心技术自主化较差,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多是6轴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0(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市场存在巨大增量空间。
“未来,机器人产业将向智能化、网络化和人机协同的高端新产品转型升级。”孔祥战建议,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等维度进行突破,围绕核心零部件展开攻关,如减速器,其可以占到机器人成本的1/3。要做创新型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如果跟在巨头后面重复,肯定无法超越。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方向是汽车的焊接、装配等,但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里还没有做比较深的应用,比如纺织业、食品业等。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很快会出现饱和情况,产业工人的培训、售后服务、维修维护,甚至二手工业机器人的后服务市场都会随之兴起。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日前表示,今年4月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是整体框架,下一步会落实各个领域的子领域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在机器人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今年年底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陆续出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