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相机的接口选择及比较收藏

网友投稿 193 2024-02-01


  在了解工业相机接口之前,让我们大概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工业相机,一般对工业相机的定义大概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选择合适的相机也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相机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所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图像质量等,同时也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模式直接相关。

工业相机的接口选择及比较收藏

  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命名,所以工业相机还被称作工业摄像头、工业摄像机、工业照相机等等从其芯类型中被分为工业CCD相机和工业CMOS相机,从其信号种类里又分为工业模拟相机、工业数字相机其中数字相机又分为: GIGE千兆网、USB2.0、USB3.0、Camera Link1394A、1394B、等多种类型的接口。

而各种接口都有其利弊接下来让维视图像先简单的分析这几个接口的区别  (1)GIGE千兆网接口  1、千兆网协议稳定  2、千兆网接口的工业相机,是近几年市场应用的重点使用方便,连接到千兆网卡上,即能正常工作。

  3、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细节,如早期的NI的软件,可能对千兆网卡的芯片有要求,需要使用INTEL的芯片才可以正常驱动GIGE相机,而使用如Realtek的芯片网卡,就无法响应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维视图像(Microvision)的MV-EM\E系列千兆网工业相机无论是什么芯片网卡,都能稳定的正常使用,不会有任何问题。

  4、在千兆网卡的属性中,也有与1394中的Packet Size类似的巨帧设置好此参数,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5、传输距离远,可传输100米  6、可多台同时使用,CPU占用率小(2)USB2.0接口。

  1、USB2.0接口的工业相机,是最早应用的数字接口之一,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廉,是目前最为普通的类型,维视图像(Microvision)的于2003年推出的MV-1300系列是国内最早研发的USB接口工业相机,已面向市场十几年,反响良好。

  2、所有电脑都配置有USB2.0接口,方便连接,不需要采集卡;缺点是其传输速率较慢,理论速度只有480Mb(60MB)  3、传输速率低,糟糕的协议(Bulk-Only Transport(BOT)协议)与编码方式,数据只有30MB/S左右。

  4、在传输过程中CPU参与管理,占用及消耗资源较大  5、USB2.0接口不稳定,相机通常没有坚固螺丝,因此在经常运动的设备上,可能会有松动的危险  6、传输距离近,信号容易衰减(3)USB3.0接口。

  1、USB 3.0的设计在USB 2.0的基础上新增了两组数据总线,为了保证向下兼容,USB 3.0保留了USB 2.0的一组传输总线  2、在传输协议方面,USB 3.0除了支持传统的BOT协议,新增了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USAP),可以完全发挥出5Gbps的高速带宽优势。

  3、由于总线标准是近几年才发布,所以协议的稳定性同样让人担心  4、传输距离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5、目前虽然市面上还没有太多的USB3.0相机出现,不过现在国内外的工业相机厂商都在积极推进,而且有些厂商已经有相关的样机出现,维视图像(Microvision)已经研发并推出MV-VDM系列USB3.0工业相机。

(4)Camera Link接口  1、需要单独的Camera Link接口,不便携,导致成本过高  2、Camera Link接口的相机,实际应用中比较少  3、传输速度是目前的工业相机中最快的一种总线类型。

一般用于高分辨率高速面阵相机,或者是线阵相机上  4、传输距离近(5)1394(火线)  1、1394接口,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协议、编码方式都非常不错,传输速度也比较稳定,只不过由于早期苹果的垄断,造成其没有被广泛应用。

  2、在工业中,常用的是400Mb的1394A和800Mb的1394B接口超过800Mb以上的也有,如3.2Gb的,但是比较少见  3、1394接口,特别是1394B口,都有坚固的螺丝4、1394接口不太方便的地方是其未能普及,因此电脑上通常不包含其接口,因此需要额外的采集卡。

  5、1394接口,需要注意一下其Packet Size数据包大小设置Packet Size是整个1394总线的带宽  6、占用CPU资源少,可多台同时使用,但由于接口的普及率不高,已慢慢被市场淘汰  当然还有一些接口未能讲述,不完全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视觉检测一体化为珠宝检测行业带来新机遇收藏
下一篇:工业智能制造,工业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与挑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