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纹识别来了 如今收集生物特征的技术都有什么收藏

网友投稿 250 2024-01-31


  2002年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主演的电影 《少数派报告》中,犯罪分子利用汤姆·克鲁斯留下的虹膜身份,向他发送大量的图片和信息,干扰他的正常工作这样的场面在当时是被划分成了科幻情节  如今虹膜识别身份已经成为现实,前几天,眼白也被宣布可以用来识别人的身份,即使同卵双胞胎也能被区分开来。

眼纹识别来了 如今收集生物特征的技术都有什么收藏

这项眼纹识别技术由生物识别技术创业公司EyeVerify研发,这家公司后来被蚂蚁金服用7000万美元收购,并在今年10月份整合改名为蚂蚁佐罗  眼纹就是眼白区域的血管排布纹理,每个人的眼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可以被用做识别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

据介绍,在充足的可见光下,用户自然看着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就可以进行眼纹识别,而不用像虹膜识别需要特殊的摄像头不过这项技术还没有解决眼球反光、眨眼、眼睫毛等干扰因素,现在还属于实验室产品阶段  相比之下,虹膜识别已经被用于现实生活中。

三星Galaxy S8内置了虹膜识别技术,它要求用户以特定的姿势出现在镜头前系统才能进行识别,不够方便,导致它的实用性并不高

  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指纹识别2013年,指纹识别刚出现在iPhone 5s里,被很多人称作 “没用的设计”,而现在却成了大部分手机的安全防线根据 Fingerprints 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球一共卖了16亿台手机,60%都有指纹识别技术。

  现在,瑞典生物识别技术公司FPC(Fingerprint Cards)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作屏下指纹识别的技术,把指纹识别模组放在手机屏幕下方,通过超声波或主动红外光反射回来的信号检测并比对指纹纹路,进而完成识别身份、解锁手机等步骤。

  安装了这种技术的手机,整块手机屏幕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识别指纹,另外它对屏幕的材质没有硬性要求,LCD和OLED屏都可以如果这项技术实现量产,在便捷性和制造成本上都是一种进步  苹果iPhone X前几天发售,Face ID成为热门。

  苹果面部识别是通过iPhone X的顶部没有被覆盖的一小块区域实现的,这里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 illuminator)和点阵投影器可以向人脸投射看不见的光,形成依附用户的3D人脸图,并将它与手机存储的机主人脸图做对比,如果相符,手机就能解锁。

苹果说Face ID的错误匹配率为100万分之一,是Touch ID的1/20

  其实如果对准确度要求不那么高,面部识别的成本也可以很低,有说法称,目前市场上人脸算法部署比较低端的产品授权费在500元左右一套前段时间,国美推出的带有面部识别的智能手机S1,售价只有1299元;中兴推出的Blade A3,售价799元。

  人的声音也因为其独一无二的特性被用做生物特征标识,它识别最常见的应用是个人隐私防护,比如微信就内置了“声音锁”功能,用来保护用户账户不被窃取  但它更大的用处是用在智能音箱上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以后你家的智能音箱能够准确识别家里十几个人的声音,它就可以在爷爷给它说话时播放他喜欢的《夕阳红》,在妈妈要睡觉时打开她房间里的灯。

  目前声纹识别还在初级阶段,亚马逊的Echo在今年10月推出了可以识别十几种声音的Echo二代国内的天猫精灵、叮咚音箱也都有声纹识别的功能  手掌也被用来当身份验证工具了前段时间,美国初创公司Redrock Biometrics宣布说他们做出了一种可以 “挥一挥手” 就完成身份验证的技术。

它利用人的掌纹的独特性,用一个普通的摄像头和CPU处理器就可以完成验证,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到100毫秒之间  而这些生物识别都面临着因为准确性不高导致的隐私问题  三星Galaxy S8出来后,德国黑客网站混沌电脑俱乐部(Chaos Computer Clubs )做了个实验,他们在 5 米的距离内用200 mm的镜头拍下人的虹膜,把照片的明暗对比程度微调之后,再用雷射印表机印出这个人的眼睛图案,再贴上隐形眼镜以模仿眼球弧度。

实验者用这个假眼镜对着三星Galaxy S8的虹膜识别镜头,结果手机被解锁了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与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也发布过一份报告,发现智能机很容易就会被电子假指纹蒙骗。

在实验中,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仿真指纹MasterPrint,它们和手机可以识别的真实指纹之间的匹配率达到了65%

  纽约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用于和所谓的MasterPrint进行比较的样本指纹指纹上圈着黑色实心线条的就是和MasterPrint匹配成功过的指纹  人们也担心手机公司会拿走他们的个人信息iPhone X发布之后第三天,苹果CEO库克就收到了美国参议院议员,隐私、科技和法律司法委员会主席弗兰肯(Franken)关于面部数据保护的质疑信。

苹果在回应中称整个识别过程都是在手机上进行,公司不拥有用户的面部数据信息  身上带有唯一性特征的部位都一个个拿去做身份识别去了,说到底还是因为手机储存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好像已经变成了人的一部分过度亲密就会带来隐私问题,这好像是个死循环,不过人们仍然在努力解开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我首次实现可扩展量子中继器的光学演示收藏
下一篇:AICRobo工业自主搬运机器人首测:助力工业自动化降本提效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