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310
2024-01-2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也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那么,当前我国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如何?面临哪些“短板”?如何让智能制造迎来“春天”呢?
走进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只见白色的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挥舞着细长的“臂膀”,伴随着嘶嘶声和蓝色火光,大量长条钢材被切割成各类特殊形状,并顺着传输设备自动分类摆好。
“智能制造装备实现高效运用是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动力。”中远川崎总经理韩成敏告诉记者,实现自动化操作之后,相应工序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七成左右,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减少浪费,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2%,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表示,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制造质量、效率等主要指标取得一定进步。但我国造船业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及集成程度低等问题非常突出,“我国造船效率仅是日韩的三分之一”。
船舶行业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仍然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成套装备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基础,在于关键技术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表示。
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为了实现制造环节互联互通,消除“语言障碍”,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亟须提上日程。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
标准化是创新的驱动力,通过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方向,通过标准竞争增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一环。
苗圩表示,工信部目前正在加紧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中国未来五年智能制造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推进重点和路径,以指导地方、行业有序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海尔正在“大步快跑”。
海尔构建的模块化、自动化与数字化系统融合的互联工厂,被工信部确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综合示范项目。其核心是借力互联网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即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产品,直接把订单下达至工厂,并可对整个生产和配送流程进行实时追踪。海尔互联工厂使得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交货周期由21天缩短到7至15天,能源利用率提升5%。
“当前,互联网企业正在与制造业结合,很多制造业企业也正在向互联网靠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董小英表示,“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给互联网助力智能制造绘就了清晰路径。
《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记者 刘 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